大宋神探志_第5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54节 (第2/3页)

让他们用最好的雕版,字字清晰,可传于后世!”

    狄进道:“那便有劳公孙兄了!”

    如此一来,皆大欢喜,林小乙适时地上了酒水,两人举杯痛饮。

    酒酣耳热之际,公孙策聊起了庐州案件的具体过程,又笑着道:“庐州之地,在同辈之中,也有一位同窗能与我一较高下,现在来京又多了狄兄,哈哈,当真是人生一大快事!”

    狄进当然知道他说的是谁:“不知能得公孙兄如此赞誉的同窗,现在何处?”

    公孙策有些无语:“我受马郡守举荐,寄应开封府,他原本也该来此,却偏偏钻了牛角尖,不愿离开,要调查一起早已结了的案子,得秋考解试之后,再来京师会合了!”

    “确实是那位能做出来的事情……”

    狄进自忖不是那种为了真相可以抛弃一切的人,却也格外尊敬这种人,由衷地道:“希望早日与他相见,”

    公孙策笑了笑:“会的,我敢肯定,他但凡听到狄兄所言,‘为官者上保国家,为人所不能为不敢为之事,下治百姓,雪人所不能雪不易雪之冤’,定会引你为知己,在此痛饮的,就要多一位了!”

    狄进举杯,灿烂一笑:“我盼着那一天,早日到来!”

    第八十八章 书友见面会

    “这就是《苏无名传》啊!”

    当一卷散发着墨香的书卷来到手中,狄进细细翻了一遍,倒还挺有成就感。

    同样是文抄,诗词的智慧与情怀固然能够千古流传,但他骨子里还是更喜欢这种公案。

    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,他不曾有这样的感受。

    一心清正千家福,两字公平百姓安,却还真有几分这样的向往。

    回到书上,送来的册子都是文茂堂的誊写版,这个时代质量最佳的却是雕版印刷,但没有那么快出来,还需好几个月准备。

    实际上,为区区二十册书刻下一个精致的雕版,如此行径已经不能用败家来形容,毕竟雕版的成本极高,质量好的印版甚至可以当成传家宝,传给子孙后代,具备极高的价值。

    至于活版印刷术,如今正是毕昇活着的年代,那位在杭州书籍铺做雕版刻工的匠人,应该已经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,开始发明活字印刷术。

    不过活字印刷术最初的目的,不是为了方便,而是为了尽可能地压低成本。

    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活字印刷术的成本都是低廉的,在美观和质量上自是难以与雕版相匹配的,纯粹就是便宜……

    当然,有着后世的见识,倒也不是不能改良,有鉴于宋朝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,发明其他对于士子的身份是個排斥,唯独与文教有关的,可以推动一二。

    这个念头在脑海中转了转,就先被狄进放下。

    饭要一口一口吃,路要一步一步走,有些事情急不得,有些事情地位不够的时候,也不必做,眼前还是科举为主,朱氏一案为辅。

    所以狄进放下新书,递了一本给林小乙:“给郭府送一本,感谢郭郎君此前的照顾。”

    郭家之前为他接风洗尘,还特意联系了京师里极具声誉的牙行,能这么快租到这套闹中取静,交通便捷的房子,也有郭家的面子。

    于情于理,有了新书,都该优先给对方一本。

    当然,如果郭承庆喜欢,能推荐一番,那就更好了。

    对此狄进并没有太过期待。

    然而事实证明,他小觑了这个年代枯燥的娱乐,和自己这本超越了至少九百年水平的作品。

    这本书送到郭府的第三天,之前入城时前来迎接的宅老,就出现在了面前:“阿郎对狄六郎之作赞不绝口,询问是否还有?”

    末了,这位宅老都有些不好意思:“绝无打扰狄六郎科举用之意,只是问一问,问一问……”

    狄进笑笑:“无妨,这些是我前些年于并州所作,还有两卷过几日书铺也会送来,到时候给贵府送过去。”

    宅老大喜称谢。

    公孙策喜欢看,是因为赞同里面清官查案,严谨取证的思想。

    郭承庆喜欢看,纯粹就是喜欢里面的情节,正如后世大众也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