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01节 (第2/3页)
而那场火也就发生在十几年前,因此这座集贤院也是十几年间新建的,却再度收集了上万册书卷,再往里面走,顿时看到一处环境优雅的读书之地,其中一张宽大的桌案后,坐着一位紫袍老者。 听到动静,老者抬起头来,正是翰林学士、龙图阁直学士、同修国史、判尚书都省的刘筠。 狄进上前执学生之礼:“刘公!” 刘筠微微一笑:“仕林来了,坐!” 狄进依言坐在刘筠面前,就见这位曾经的知贡举,目光温和地打量过来:“你拒绝了机宜司之职,是很明智的选择!” 堂堂三元魁首,是最根红苗正的文臣,与情报部门沾上直接关联,就算立下功劳,在部分文官眼中都属于失分项,刘筠就对狄进的选择很是满意,因此态度分外和蔼。 称赞之后,刘筠还提到了《洗冤集录》,所言和吕夷简一致:“老夫看了你所著的《洗冤集录》,表象虽为刑名之事,内中却是我儒家之学,游文于六经之中,留意于仁义之际,你若能将之发扬光大,当教化世人,功在千秋!” 狄进露出受教之色:“学生领会!” 接下来就是刘筠的怀旧时间,说着说着,自然又谈到了西昆体的改善,狄进的回话,依旧是省试的思路延伸。 倒不是他不真诚,实在是西昆体的根就在那里,华而不实,夸夸其谈,刘筠固然看到了其中的缺陷,却终究无力改变。 所以狄进所做的,只是满足一位老者人生最后阶段的念想罢了,难得糊涂。 对于西昆体文风的细节改变,进行了探讨,刘筠心满意足,年龄大了,终究精力不济,便举荐了几部在他看来最值得一读的孤本,转入馆后休息去了。 狄进依言将那几本书从书架上取下,回到自己的座位上,让吏员去泡好茶,开始了自己的工作。 一杯茶,几本书,一坐就是一整天。 甚至不能说一整天,宋朝官员虽然不比前唐只上半天班,午后就能下班回家,一般坐班的时间也只是到申时,即下午三四点下班,不必熬到晚上。 这就是三馆任职,储备人才的生活。 美滋滋。 狄进确实对此甘之如饴,紧迫的日子过多了,也得放松放松,不然精神总绷着,那是跟自己过不去。 就这般,他在集贤院养老,外面则围绕着机宜司和《洗冤集录》风起云涌。 这一日。 狄进优哉游哉地来自己的位置上坐下,品茶看书,很快匆匆的脚步声传来,一位并不相熟的吏员来到身前,轻声禀告:“狄直院,机宜司抓获了一名‘金刚会’的成员!” 狄进轻轻点了点下巴。 吏员又开口道:“提点机宜司大荣复,还未上任,机宜司就抓人了……” 狄进无动于衷。 吏员没能等到应有的反应,心情忐忑,却又不敢多问,不得不行礼离开。 狄进不慌不忙,继续把这一页看完,拿起茶杯,抿了一口,合上孤本,不忘插好自制的书签,微微一笑:“他们果然急了!” 第二百六十七章 《真假“金刚会”》 大荣复穿着青色官服,脚踏官靴,看着机宜司崭新的大门,深吸一口气,举步迈入其中。 皇城司位于左承天门内,由于早在太祖时就设立,那时候还叫武德司,距今也有八十年了,建筑自然显得陈旧。 机宜司作为新设的京师部门,本来也会缩在老的建筑里办公,可枢密使曹利用威势赫赫,大手一挥,将刑部重修的一片屋舍给调拨过来,连带着牢狱一起,作为机宜司的驻地。 有了强势宰执的支持,机宜司门下的心气可想而知,连往日里处于底层的禁军都敢鼻子朝天,看谁都不服,此时擒获了关键贼人,进出之人更是个个喜气洋洋,大步流星。 只不过见到了大荣复,前一刻还喜笑颜开之人,下一息就如躲避瘟神般,绕道而走,从大门到堂中,竟无一位吏员禁卫向他行礼。 换成任何一个人,受到这般待遇,心中都不会痛快,但大荣复不知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,嘴角反倒勾了起来,一路笑吟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