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21节 (第2/3页)
刘娥面无表情:“如何了?” “尚食局宫婢清素落井身亡,疑似贼人畏罪自杀……狄伴使明察秋毫,识破了真凶为脱罪先施杀手的诡计……更发现食医李大娘有辽人谍探之嫌……这宫妇已经过世,如今的凶手极可能是她的传人……” 如果没有张茂则的记录,阎文应会绘声绘色地讲述一番查案的过程,将自己的作用好好凸显出来,但现在有了笔录,还要妄作遮掩,那就是自讨没趣了,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将大致情况述说了一遍,末了再不甘不愿地补充道:“张高班详细地记录了案情,请圣人过目!” 张茂则上前,他是官家的心腹侍宦,谁都知道前途远大,只要日后不犯大错,必定能升到都知之位,不过如今年纪还小,还只是内侍高班。 “呈上!” 刘娥年纪大了,视力却很好,批阅奏劄都是亲自阅览,而非别人读给她听,此时也拿过张茂则记录的案卷,细细翻看起来。 殿中一片安静,赵祯努力摆出沉稳的模样,眼中却满是期待,就等着大娘娘看完后,自己来好好见识一番仕林是如何查案的。 《苏无名传》他已经追完了,现在倒是又有更真实的案例,这般一想,之前的惊惶恐惧感也消退了许多,生出了底气来。 而随着纸张的翻动,前朝发生的事情如一幕幕画面,准确地浮现在刘娥的脑海中。 “阎文应和阎士良想要匆匆结案……” “贼人本以为是皇城司查案,因此多有设计,幸得狄仕林堪破蹊跷,不让对方如愿……” “狄仕林控制住了机宜司,这是趁机要将刺探敌情的权责,从皇城司这里彻底地夺过去了!” 对于这起风波,执政太后看的显然不仅仅是凶手与查案者的交锋,而是内官之间微妙的关系,乃至前朝后朝两个部门的暗斗。 待得前因后果了然于胸,刘娥再扫了低眉顺眼的阎文应一眼,心中不禁有了评价:“自作聪明的蠢物!” 阎氏父子想要匆匆结案的行径,根本瞒不过她,原因不问可知,宫中这些有着实权的职位可都是肥差,别看地位是奴婢,若论敛财,不逊于前朝的那些京官朝官! 这尚食局的吴典御,必定是阎文应的人,江德明在时,阎文应也是副都知了,在其中不知捞了多少,自然担心被牵扯出来,哪里敢让案子深查下去? 而狄进也心知肚明,并没准备深挖这些,只是一方面要避免这对父子干扰查案,另一方面通过案卷的记录,高下立判的对比,也展现出皇城司在自身职责上的无能。 辽人谍探都在宫中杀人了,他们竟然还为了一己私利,准备匆匆结案…… 刘娥既是恼火,又是失望。 对皇城司的彻底失望! 如果主官的能力差,换一个有能耐的官员上去,或许还能有所改善,但皇城司的问题是,它的名声恰恰还很臭,别说文臣,连正经些的武官都不想沾边。 照此下去,恐怕要不了多久,这個部门只能在京师里面耍耍威风,再也没有太祖初立时采听明远,刺探边关的风采。 “确实得用机宜司了,曹利用倒还做了一件实务……” 之前刘娥推出狄进,是想与曹利用争斗,但没想到李允则会那么快地站在狄进一边,还出面举荐狄进为馆伴使,如今任提举机宜司的,又是李允则的弟子,再加上那个渤海遗民大荣复,这个新成立的部门,主使者俨然由当朝宰执曹利用,换成了今科三元。 刘娥想到这点,都暗暗有些吃惊,这位入仕才多久,竟不声不响地有了这般权势与影响。 不过此人表现出的才干,确实配得上,总比身边这些蠢物,要顺眼太多! 刘娥心里彻底有了决断,将案卷递给赵祯,同时开口:“凶手阴险恶毒,定要擒住,让狄卿细细查之!” 阎文应本以为会将一日宽松到三日,没想到太后此言是干脆不限时日了,不过他此时也不准备争这个功劳,还是把宫里面的贼人拿了再说,赶忙道:“老奴定竭力配合狄伴使,早日将贼人擒拿,还禁中一片安宁!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