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40节 (第3/3页)
探视一番后,面无表情地走了出来,行礼离去,回宫禀告消息。 不仅是曹利用冷眼看着宫中内官的离去,“大爷”同样关注着这一幕。 “狄进,我看你能忍到几时?” 毫无疑问,钟离瑾一倒下,案子就彻底闹大了。 昔日娄彦先让那群五台山的武僧,杀了权知开封府陈尧咨的侄子,还是在来京师的路上,真是小打小闹,白费了自己的调教! 要杀就在京师杀,杀人后还要留下明确的线索! 一首《浣溪沙》还剩下两句词,没关系,可以再重新写一遍,从“一曲新词酒一杯”开始,每一句词杀一个,继续杀过去! 一旦受害者超过三人,狄进再不出面,那些遇害的家人,必定会迁怒于他,甚至将自家亲人遇害的怒火,宣泄到这位年轻的官员身上! 谁让你是名动京师的神探,又著下《洗冤集录》呢! “大爷”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,确定在宋廷明确命令前,狄进不会来这第二处杀人现场了,起身离去。 夜幕降临,不宵禁的汴京却依旧热闹非凡,他行走在街上,于人群中平平无奇,但相比那些随意闲逛的京师百姓,他的目标十分明确,很快就进了京师最热闹的瓦舍。 要逼迫狄进尽早出现,朝野的舆论无疑是重中之重,而京师消息传播最快的,正是这个百戏所聚之地,所以“金刚会”早就有意收买这里的蛇头,之前曹汭被牵机引毒死,他就准备将一盆脏水,狠狠倒在宋人的执政太后刘娥身上。 结果狄进反应太快,机宜司的执行能力又远比以前的皇城司要强,太后打压曹利用、曹汭宁死不屈被毒杀的傀儡戏刚刚排练好,还没有上演,就被压下去了,然后换上了辽主痛哭流涕的戏码。 平心而论,“大爷”对如今的辽主并不满意,迟迟不南下兴兵,反倒在国内解放奴隶,动摇契丹人的统治根基,也不知是不是汉人的那一套学得太多了,竟做出这种自毁长城的行径! 但谁让辽主是萧绰之子呢,“金刚会”的忠诚不会动摇,而让“大爷”欣然的是,当他来到瓦舍中的傀儡戏台前时,这里正在叫骂。 “我们不要看这个!”“俺要看女儿国!女儿国!”“换戏!!” 观众想要的是劲爆的戏码,真假无所谓,但要刺激,谁关心辽主在先帝死时是不是痛哭流涕,发誓永不侵宋? 太平多年,许多宋人都已忘记当年辽军大举南侵的场面了,尤其是繁华的京师,权贵阶层都醉生梦死,底层百姓反过来忧心国家,那更不现实…… “大爷”冷眼旁观,机宜司可以控制蛇头,却不能控制百姓爱看什么,接下来他还能巧妙地操纵民意。 然而改变来得比他预料中还要快,这一出戏排完后,原先的傀儡木偶就被撤下,环境背影也换上了一套新的,只是似乎准备仓促,修改痕迹很明显。 但大伙儿也顾不上了细节,因为那枯燥的辽主哭戏终于没了,傀儡师的声音清晰地传了出来:“请诸位看官欣赏新戏——《宝神奴》!” “大爷”愣了愣。 一方面诧异于自己的契丹名字是怎么被对方知道的,按理被抓捕的“他心”和“天耳”都属于第二代传人,并不清楚自己六人的真实姓名,另一方面这指名道姓的傀儡戏,还真是少见。 少许的惊讶之后,他的神情就恢复正常。 编排便是,无论怎样辱骂,他都是微微一笑,不会有丝毫波澜。 可接下来,“大爷”就发现,狄进对自己的了解,绝对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契丹名字那么简单,竟然通过傀儡戏,开始还原那一段最意气风发的人生。 年轻的侍卫风流倜傥,文武全才,屡立功劳,深得重用,而那端坐在高位上的执政者,竟是一位女子。 没见识的观众目光闪烁,兴奋起来,这莫不是在影射当朝太后? 大胆! 但很快,辽人特殊的装扮和仪式一出,大部分观众就已经明白,那是辽国的萧太后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