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66节 (第3/3页)
因为夏人谍细认为,党项人即将崛起,并继汉人、契丹之后,建立自己的王朝,让天下成为三国并立之势!” “呵!” 宝神奴没绷住,嘴角撇了撇:“可笑至极!” “确实如此!” 狄进接着道:“这是宋辽之间的交锋,夏人算什么,他们也配参与进来?” 宝神奴十分认同这一句话,又猛地意识到了什么,完好的那只手往后背着,动了动手指,默默写下四个字。 养寇自重? 但稍加思索,他否认了这种可能,换了一个思路。 征战立功? 再侧耳倾听,外面安静下来,显然别说狱卒了,没有人能听到这里的谈话,宝神奴目光闪烁了一下,干脆直接反问:“阁下是不是觉得,‘金刚会’要灭亡,自己没了对手,准备促成宋夏之间开战了?” “嗯?” 面对这跳跃性极强的询问,狄进似乎没有料到,语气微不可查地顿了顿,声音沉下:“我为国朝文臣,不是争狠斗勇的武人,岂会促成开战?” “南朝文人真是虚伪!” 宝神奴嗤笑一声:“你们南朝立国至今,先后灭了七国,那个时候怎么不谈和平,却与我大辽谈和平?不还是打不过,屈于我大辽兵锋么?” 狄进看着他:“宝神奴,你这话是欺我年少,不通兵事么?” “当年贵国的萧太后和辽主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,进入河北境内,他们第一个目标是定州,结果忌惮于驻扎其中的十万宋军,很快调转目标,攻向瀛州;” “瀛州城下,萧太后与辽主亲自擂鼓,鼓舞全军士气,主力更是集于城下,日夜不停的攻打,还兵分多路,散在城外阻截援军,结果激战了十数天后,依旧未能下城,辽军只能灰溜溜地撤走;” “连连受挫后,辽军暴露出了不擅攻城的弱势,却不思退兵,有意避开河北重镇,一路南下,抵达澶渊,展开决战,结果辽将萧挞凛被八牛弩射杀,彻底暴露出孤军深入,进退失据的窘境,最终和议方成!” “说句不客气的话,若是先帝听从诸将之言,兴合围之势,辽国三军恐怕无一人得脱,要统统葬身于澶州城下了!” “所以为何与辽国谈和平?不喜穷兵黩武,赶尽杀绝罢了!” 宝神奴很不喜欢听这些,那一战打成这样,令他太过失望,但此时心中却愈发肯定了猜想。 此人能将宋辽战事说得如此细致,哪里是寻常文臣可比,如今又是太平年间,了解这些作甚? 唯有一个可能! 用兵! 而用兵的对象,其实没什么选择。 就算将“金刚会”的成员全部抓捕起来,宋朝也不可能籍此向辽国开战,顶多只是留下罪证,来日在外交中质问辽主,寻求主动。 可西夏不同。 西夏派出谍细,显然也想重复当年李继迁所做的事情,对宋开战,却不知宋朝内部也有主战派。 比如眼前之人。 宝神奴没有忽略,狄进还有个同姓非同族的手下,名叫狄青,能在京营稳步晋升,却早早安排去了河东,当时他就觉得奇怪,现在彻底明白了,对方早就有打算,现在夏人派谍细犯到手里,那更是求之不得! 宋辽开战,胜负难料,但宋辽任何一国对西夏,国威和军力都是碾压,而一旦开战,就意味着无数和平时期获取不到的功劳,能让官阶飞升! 没有人能挡得住这等诱惑,尤其是此人才华横溢,唯一受限的就是年龄太轻,要慢慢熬资历,偏偏对战西夏,这最后的缺陷都能补齐! 宝神奴想到这里,出言讥讽:“两国交好,是人主专其利,臣下无获,若用兵,则利归臣下,人主担其祸,好算计!当真好算计呐!” “一派胡言!” 狄进脸色终变,拂袖道:“我为馆伴使,一力促成两国太平,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,何其荒谬!” “你确实促成了宋辽和平,但不代表对西夏也愿和平,况且这个馆伴使的大功,也只有这一回了!”宝神奴好不容易占据上风,哪里会留口:“当然阁下一味不承认,我也没办法,不过想要利用‘金刚会’,夸大夏人威胁,刺激朝堂的目的,或许就达不成了!” 狄进脸色迅速恢复,摇了摇头:“荒唐!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