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_第27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275节 (第3/3页)

目光微动,招了招手,待得侍从奉上包裹后,从中取出一本厚厚的书册来:“这是我所著的《洗冤集录》,临行前向朝廷请示,可传于贵国,也请贵国学士指证,互相交流体会!”

    “早有所闻!早有所闻!”

    刘六符郑重接过,心里却是十分惊讶的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只有经史子集才会得到朝廷重视,民间的著作谁管你会不会流通,眼前这部《洗冤集录》他确实有听闻,但出使时赠书还要向朝廷申请,当真如此重要?

    他骑术极佳,在马上稳稳翻开,当序章读完,明了人命大如天的主旨,眼神里下意识地流露出一丝不以为然,但仔细想想,又不禁道:“此书同样是造福万代,狄正使实令我等自惭形秽!”

    狄进道:“我朝地方官员,多轻实证重刑罚,而刑案之作缺乏,才有此书,只希望天下间的冤假错案越来越少!”

    “此书只有宋朝会有,在我辽国,是万万不会容许的……唉!”

    刘六符心中暗叹,是真的生出几分自惭形秽的感觉,但萧惠交代的任务还是要严格完成,顺势道:“提及冤案,下官听得一事,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
    狄进道:“请讲!”

    刘六符低声道:“西夏早有使臣入京,为首之人身穿孝衣,亲为使臣,入我辽庭,要控诉贵国使臣毒害其母!”

    第三百五十二章 《苏无名传》对于勋贵的吸引力

    “倒打一耙么?”

    听完刘六符的讲述,狄进并没有多么惊讶,却也露出沉思。

    这个栽赃陷害看似很没道理,任谁都知道,宋使不可能毒害卫慕氏,但这个行为却很高明。

    因为西夏其实是将一个可攻可守的外交把柄,主动递给了辽国。

    他们如果当时扣押了公孙策,将谋害卫慕氏的罪名直接栽赃在公孙策头上,那就是直面宋廷的压力,并且很是理亏,到那個时候,辽人也不见得出兵帮助。

    但现在将这件事对着辽帝控诉,请求辽人作主,辽庭哪怕不作理会,也多少算一个把柄,将来要用到了,就可以打着为西夏作主的借口,师出有名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辽庭哪怕不愿搭理,也不会戳穿对方的谎言,西夏反过来就能借助辽国的影响力威慑宋廷,让双方维持原状,继续争取在河西发展壮大的机会。

    “很成熟的外交思路,李元昊那个战争疯子是不会这么做的,应该是李德明……”

    狄进稍加思索后,开口问道:“西夏的孝衣使臣,不知是哪一位?”

    刘六符轻轻摇头:“这个下官就不知了,西夏使臣入中京已月余,些许消息传来南京,并不准确……”

    狄进看了看他:“既然对方信口雌黄,妄加污蔑,那我可否托付刘知事,打探一番夏人使臣的动向?”

    刘六符被这眼神看得心头一凛,低声道:“下官自会尽力!”

    “多谢!”

    狄进已经确定,对方是奉萧惠的命令前来,传递这些关键消息。

    外交就是这般变幻无常,之前萧远博出使,被他所阻,辽国的主战派未能如愿,此番他出使,反倒是主战派站在自己这边,希望西夏讨不得好,灰溜溜地滚蛋,然后宋夏开战,辽国再借机大军南下,搜刮富庶的中原之地。

    而主和派则准备继续支持西夏,让党项人在边境兴风作浪,不断削弱宋朝国力,辽国则雄踞北方,随时保持着绝对的军事威慑,到时候再趁机索要更多财物岁币,不战而屈人之兵。

    至于狄进此番出使,则要详细了解各自阵营的影响力,同时观察辽庭高层和国家内部,又存在着哪些矛盾,一旦引爆,能否让他们自顾不暇,给予宋廷这边处理边患的时间。

    所以主战主和,狄进要团结哪一派?排斥哪一派?

    他哪一派都要团结,哪一派又都要排斥!

    刘六符效率很高,或者说背后的萧惠十分积极,使节团刚刚抵达了第一座城池,进入驿馆休息,他就前来通知:“夏主李德明次子李成遇,为夏人使臣,披麻戴孝,在陛下面前哭诉,陛下颇感其孝心,正在中京四方馆安置!”

    说罢,偷偷观察狄进的表情。

    四方馆是承隋唐制度,辽国中京当然也是设立的,只是以前西夏使臣没资格住进去,现在却被安排在了里面,无形中就是一种政治表态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