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77节 (第2/3页)
这位狄正使既然有言水土不服,倒也不必急切,避免在南京道起了冲突……” “不错!” 萧惠想了想,觉得很有道理:“中京那些人要用西夏蛮子,那就该他们去安抚宋使,我们出这头,到时候怪罪下来,倒成了本大帅的失责!” 既然有了决定,萧惠倒也淡定起来,又不免有些无聊。 相比起汴京瓦舍还算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,辽国境内的享乐基本围绕着打猎展开,自辽帝到契丹群臣,都十分热爱打猎,但这打猎多了,终究还是会厌倦的,近日来听苏无名的传奇故事,倒是意犹未尽。 萧惠想了想,决定提出要求:“本帅让宋人留下,也要有条件,你去对狄仕林说,将苏无名后面的故事改一改,别整天在朝廷上勾心斗角,是不是忘了破案的初衷?还有李双鹰,怎么不写他了,他的故事不比苏无名好看?” 刘六符以自己的名义去要了好几次书,但进士的矜持让他根本没有翻开过话本,此时听得有些懵,但大致要求却是明白了,脸色一僵:“这……这恐怕……” 萧惠才不管手下会不会为难,催促道:“去!快去!” 刘六符无奈地领命去了,这次回来得倒是很快,手中捧着一卷新誊抄的册子,如释重负地道:“狄正使新著了一部话本,是苏无名第七卷,请大帅一览!” “好!” 萧惠浓眉扬起,立刻接过,然后摆了摆手:“下去吧!” 刘六符恭敬地退下,却还是下意识地瞟了一眼话本,有些感慨。 你是三元魁首啊,怎能写话本,这么堕落呢? 哦,在我们辽国境内啊,那没事了…… “第七卷么?可别令本帅失望!” 萧惠迫不及待地翻开,一眼就看到了李双鹰的名字出现在第一页中,顿时心头一喜,他十分喜爱这个角色,甚至到了准备给自己的幼子起小名时,也以双鹰为名的准备。 不过想到第五卷的走偏,萧惠撇了撇嘴,表示自己又不是那么期待,重新往榻上一躺,将犹有墨香的书卷往内侍手中一递:“念!” 这一听就停不下来了,连午膳都是匆匆吃了,再度沉浸在李双鹰的冒险中。 听着听着,等到围绕宝库的篇幅完全展开,萧惠却越来越觉得熟悉:“停!停下!” 朗读的侍从立刻停下,就见这位大帅起身,背着手转了几圈,自言自语着:“隋朝有个杨公宝库,没被发现,渤海国是不是也有個宝库,太宗当年也没搜到?” 实际上,隋朝的规模岂是小小的渤海能比,但在萧惠心里,渤海国的疆域一度凌驾于契丹人所统治的领土,同样是一个地域大国,这个国家如果也储存着类似的宝库,那里面也有着巨额的财富! 何况故事里的宝藏争夺实在精彩,里面还有一人以其中秘宝,弥补了神功缺陷,实力大进,原本在李双鹰手中都是重伤被救走,变成了反过来压着李双鹰打,让尚武者极为眼热。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萧惠又传来几名书吏,吩咐道:“你们去查一查,那个渤海亡国的宝藏,后来怎么样了?” 书吏们面面相觑,有一人胆子大些,开口道:“大帅是听闻那些市井之言了么?” “嗯?” 萧惠先是一奇,待得对方解释清楚,顿时瞪起眼睛:“大胆!你们怎么不告诉本帅?” 书吏缩着脑袋,不敢应声,心里都很委屈。 你也没问啊,我们平常什么时候,将市井里面的传闻禀报上来过? 辽国虽然按照制度,是半封建半奴隶制国家,但实际上还是一个带有浓重中古色彩的贵族社会,尤其是契丹贵族,很少与民众阶层有交集,这也是为什么宋人谍探获取情报十分费力,必须得接触到贵族身边的奴婢下人,才有可能获得情报的来源。 而同样的道理,民间的消息除非刻意打听,也基本不会传到上层,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们,根本不在乎底层百姓想什么,这才是真正的阶层壁垒,泾渭分明。 “去把刘六符唤来!” 等到这位近来深受信赖的属下赶至,萧惠劈头盖脸地问道:“渤海密藏的事情伱知道么?” 刘六符露出茫然,他琢磨着宋朝使节团的事情,也没顾得上市井传言,摇了摇头:“下官不知!” 萧惠稍作解释:“你觉得民间所传的密藏,是真是假?” 刘六符毫不迟疑地摇头:“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