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78节 (第2/3页)
地里支持,马帮能在当地崛起,也非偶然!” “正是这个道理!” 狄进颔首:“辽未来衰败,爆发内乱,由东京道而起的可能性是最高的,现在的辽东同样酝酿着一场风波,最终能爆发出多大的动荡,就看接下来的各方动向了!” …… 辽东。 马帮山寨之中。 戴着斗笠的盗首位于一处偏僻的屋舍,桌案前摆放着大量的书卷竹册,甚至还有奇奇怪怪的古器甲壳。 实际上,盗首已成过往,她此时应该恢复本名,柴丹姝了。 只不过与过去完全割舍也不现实,比如大弟子清秋就站在一侧。 这位盗门大弟子依照自己所愿,北上寻师,通过马帮的指引,成功回到了柴丹姝身边,如今服侍左右,同时也不免好奇地看着师父的作为。 柴丹姝正在通过搜集渤海国古物,进一步破解渤海密文的含义。 渤海国的官方文字其实是汉字,但王室内部创造了一种渤海密文,用以记录最关键的秘密,之前秘卷上面的宝藏提示就是用秘文写就,柴丹姝能大致看懂,是她当年的师父教过,正是摸金校尉的知识储备。 可即便如此,她也无法全部理解,故而耐下性子,继续研究。 “咚!咚!” 正在这时,轻轻的敲门声起,清秋去开了门,欧阳春走了进来:“丹妹,南京道那边传来消息,契丹贵族闻风而动,不久后必派人齐聚辽东,寻找密藏下落!” 柴丹姝抬起头来,不喜反惊:“为何这么快?” “狄神探出使辽国,正在析津府中,帮了我们大忙,你看看吧!” 钟雄做事妥帖,不仅把燕云之地的情况禀明,还把引诱契丹贵族生出探寻密藏之心的书籍派人送来,欧阳春也递了过去。 “《苏无名传》,一部话本真能做到这样的事情?” 柴丹姝当盗首时,汴梁大小事情都瞒不过她,在勋贵圈子里风靡一时的话本当然知道,却没看过,此时既然涉及到密藏,便接过翻了起来。 起初漫不经心,直到摸金校尉出场,她轻咦一声,顿时认真起来,很快投入进去。 古物研究抛到一边,连晚膳都没吃,看到深夜,第七卷的故事终于结束,柴丹姝如梦初醒,眨了眨眼睛,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念头。 我是摸金校尉吧,可我怎么不知道,摸金校尉有这么厉害呢? 娘的,写得真好! 第三百五十六章 书中情节与现实相似?这就是推理啊! “大帅,中京来信!” 萧惠拆开信件,扫了一遍,面露喜色:“好!夏人使臣滚出四方馆了!” 或许是受到苏无名的影响,他近来想到西夏控诉宋使谋害卫慕氏的行为,也颇有一种对方把大辽当傻子耍的感觉,对于这个西陲小族愈发不舒服起来。 同样正如刘六符所言,他身负接伴使之责,如果宋朝使节团老是停留在燕京,多多少少会有些担心,现在西夏人滚蛋了,宋人使节团开始北上,也能松一口气。 工具人刘六符又被唤来,在听到中京那边的反应,立刻道:“请大帅放心,下官这就去见狄正使!” 刘六符走入院中时,狄进正在阅读契丹书籍,空气中飘浮着陈年故纸的旧墨香气,几块光斑从小窗投在他的侧脸上,沉静得好似画卷一般。 看着对方气定神闲的模样,刘六符知道,这绝非浮于表面的伪装,心里不禁涌起钦佩。 外交层次的交锋,有时候很复杂,有时候又很简单,比如此次,辽国要挺西夏,就找了个借口,将夏人使臣安排进四方馆,与宋使平起平坐,可谓简单粗暴,而宋使这边的应对更直接,我干脆不去了。 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耐心和勇气,从情理上来说,辽庭自知孝心的理由牵强,安排也不合两国礼制,但随着辽帝的生辰之日越来越近,作为宋朝生辰使,留在燕京不北上,万一真的赶不上呢? 你敢不敢为了维持国朝体面,承担这個巨大的风险? 事实证明,面前这位年轻的使臣不仅有担当,更有沉稳的心态,如此人物入了中京,恐怕有的是人要头疼了…… 此时狄进听到动静,已然放下书卷,起身迎上,打量了他一下,微笑道:“起颂兄,今日这个时辰来,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带给我?” 刘六符收敛情绪,拱手道:“仕林兄,确有好消息,中京四方馆内,已无西夏使臣了!” 狄进颔首:“看来贵国固然怜惜西夏世子丧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