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_第38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81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“‘禄和’的踪迹又被发现了?”

    “走吧!”

    当“锦夜”三人来到地方,发现这一回再来的番人数目,已经不足一半。

    气焰更是明显收敛,甚至主动请出高僧,摆出与官府谈判的架势,希望能一同找寻乜罗的下落,担心这位祈福的尊者久久不露面,是不是遭遇了危险。

    既然众人态度恭顺,又有高僧作保,官兵驱赶了部分,允许剩下的随行。

    从早上搜索到晚上,依旧一无所获。

    番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了,有的背影透出失望,有的步履反倒显得有些轻巧。

    为了尊者,他们尽心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再三日后。

    “‘禄和’的踪迹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是第四次,恐怕也是最后一次!”

    正如“锦夜”所言,这一次的搜寻,变得冷冷清清。

    只有官兵巡视,再无番人同行。

    准确的说,起初还有听到消息,零零散散前来的十几个番人在外探了探脑袋,一见官兵出面,还未等驱赶,就作鸟兽状散去!

    矮壮汉子看得直愣愣的,岳封则嘶声道:“烽火戏诸侯……原来如此……”

    “救援的忠心和耐心在这个过程中消散,信仰则被慈悲为怀的僧人所取代……”

    “锦夜”最后评价,语气里带着深深的叹息:“‘禄和’完了,苦心经营十年的威望,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间,被耗得干干净净!”

    第四百五十七章 留给尊者的时间不多喽!

    “终于!”

    乜罗迈着稳健的步伐,从闭关的密室里面走出,眉宇间带着疲倦与喜悦。

    累确实很累,但值得欣喜的是,在这二十多天的闭关过程中,确定了两件关键的大事。

    第一,那位“天山”并没有诓骗自己,他确实中了一种不易察觉的慢性毒。

    第二,解药也确实在这三份药剂里面,并且已经有了分辨的思路。

    由此实际上还衍生出了另一个收获。

    “组织”和官府,谁也找不到自己。

    要知道这里固然隐秘,但乜罗谨慎起见,还安排了另外的退路,可谓狡兔三窟,结果并没有用上。

    外面安安静静,根本没有人闯到这里来。

    “‘锦夜’好大的凶名,不过如此,只是个整日杀人的刽子手罢了!”

    “‘司命’好大的威名,也不过如此,竟要靠下毒维持‘组织’的忠诚……”

    想到这里,乜罗撇嘴一笑,甚至涌出一股前所未有的野心。

    他如果能掌握“索魂钩”的解药,是否也能籍此控制“组织”里其他的称号人员,取“司命”而代之?

    身为“禄和”的乜罗很清楚,能被“司命”授予称号的,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物,要么在江湖上富有盛名,要么在当地州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,这样的人若都能为其所用,提供资源……

    不远的将来,割据一方,成为土皇帝,也不是没有可能!

    夏州李德明都能做到,他凭什么做不到?

    “尊者!尊者出关了!”

    正沉浸在自己的宏图伟业之中,喜悦的声音在身后响起,两个亲信番人虔诚地跪倒在地上。

    “起来吧!”

    乜罗闭关不理世事,但日常起居用度,还是要有人照顾的,这两位就拥有绝对的忠诚。

    而他们完成了护卫任务的同时,自然也负责探听消息,如果真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大事,肯定要通知密室的,小事则不打扰。

    乜罗安排妥当,才能放心闭关,如今没被打扰,证明没有值得他露面的大事,便随意地问道:“这些时日,外面可有动静?朝廷是否趁此时机,对各部动手了?”

    在乜罗看来,这是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,趁着他这位番人首领不在,那些本就霸道的汉人官员,会挑选几族最不服从管束的镇压,用来杀鸡儆猴,警告其他番部。

    这种威慑多多少少有些效果,可从长远看来,只靠杀戮,是不可能让十万帐番人归心的,反倒会将那些战战兢兢的部族推向自己。

    当年李继迁就是这样发家的,宋军屡屡败之,团结在他身边的党项人却越来越多,乜罗有心借鉴。

    然而亲信的回答,却出乎了意料:“禀尊者,官兵并未动手,反倒是护送着五台山的高僧,行走各部,做了好多场法事!”

    乜罗脸上的随意消失,变得凝重起来:“五台山高僧,行走于我麟州各部?什么时候的事?”

    亲信道:“就在尊者闭关之后!”

    “那就不是巧合……”

    乜罗喃喃低语:“利用佛僧,夺我根基么?这法子高明啊!”

    同为河东路,他当然知道五台山是得朝廷扶持的佛门,山上寺院连绵,僧人众多。

    而历史上宋朝时期的僧人,确实成为战争的工具和倚重的力量,无论是章惇开梅山蛮,还是王韶熙河开边,高僧都起到了相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