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94节 (第3/3页)
,都要由他们定夺。 当西夏内部有投诚之意,机宜司第一时间快马送到,高层开始商议。 杜衍基于情报的汇总,有着清晰的判断:“李德明亲临银夏,士气正盛,这两支党项大族,恐怕有假意投诚的,若是临阵反水,便堵死了真正愿意投诚的部族之路!然此举也会给不明真相的党项人带来错误的风向,可否散播消息,动摇夏贼军心?” 狄进道:“杜公所言极是,此法可以尝试!” 杜衍却也有些担心:“如此便是不应这两族,恐李德明举起屠刀,会不会导致那些真心投效的党项大族望而却步?” “无妨!” 狄进笑道:“夷人向来畏威而不怀德,若我军能拿下银夏要地,让党项李氏的政权摇摇欲坠,那些党项大族自会动摇,如若我军兵锋受挫,他们便是降了过来,也会复叛!” “仕林对我军大有信心啊!好!” 杜衍抚须一笑:“好!别管这党项大族是不是真心投诚,我军不应,依照原定的计划攻过去便是!” 顿了顿,他转回桌案处,开始提笔:“老夫这便与伯纯兄书信一封,使得前线政见一致,不至于令出多方,让将帅无从应变……” 及时传信范雍,不仅可以表达河东路的方略,更能防范夏竦争功。 那位能力出众,却不是省油的灯,这段时日的相处,狄进或多或少暗示了些,杜衍对此心知肚明。 有了这位河东路军政一把手的支持,两路大军很快取得一致,边军精锐跟随着刘平的将旗一路过关斩将,沿着无定河河谷杀奔过去。 毋须那些立场不定的党项大族相帮,在机宜司安插的内应协助下,刘平通过一场硬仗,两场奔袭,硬生生突破三个关口,一举夺下银州城。 攻破银州之后,宋军马不停蹄,没有急着沿着无定河向西攻打石州、夏州,而是反攻向东北方的弥陀洞。 那里是未来西夏左厢神勇军司的治所所在,现在西夏军还没有那个正式的编制,但依旧驻扎了八千精锐士卒,就像一個楔子,钉在陕西的鄜延路与河东之间,堵住了勾连两路的北线道路。 拿下这处关隘,也是宋军出征后的第一场真正恶战,李德明很清楚,不能让陕西、河东两路宋军合围,安排的守将不仅是能征善战的党项勇士,还是最忠心的亲信,等到宋军杀至弥陀洞城下时,一座拥有近万名守军的坚固城垒,巍峨地阻挡在面前。 别无他法,强攻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,宋军攻城掠地,气势如虹,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攻下这座城池,刘平派出了从边军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三支选锋军,作为攻城的尖刀,轮番出击,又亲自在城下擂鼓助威,日夜攻打。 弥陀洞的守将能力确实不俗,然银州陷落的消息传至,城内的守军士气不可避免地衰弱,再加上宋军的攻城器械齐备,刘平老而弥坚,又最擅长这等攻坚大战,一座后世让河东、鄜延两路兴叹数十年的坚城,竟然在短短的五天内一举而破。 这颗楔子一拔掉,陕西与河东的联系再无阻碍,接下来沿无定河向西,一路攻打过去的行动,便是顺理成章。 眼见着一杆杆旗帜伫立在代表银夏之地的沙盘上,别说州衙上下官员目光火热,就连须发皆白的杜衍都忍不住来回转悠,兴奋得难以入眠。 自安史之乱后,河西走廊沦陷于吐蕃之手,期间虽有张议潮归唐,然也是有名无实,至今河西一直陷于外族政权,倘若今朝能够收复,不仅利于当代,更将名载史册,千古流芳。 在这种功勋的驱策下,不数日,宋军已经立于石州城头,而前锋军更是早早攻下了夏州城的两座外围防线。 “中军在石州休整一日,兵进夏州城!” “夏贼李德明,坚守城中!” “党项各族来援!” “高继宣破卫慕部援军!” “狄青破野利部援军!” 围点打援,是极为常见的战术,灭了援军,便可毁了城中守军的希望,破城也不再是难事,所谓“外无必救之军,内无必守之城”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