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428节 (第2/3页)
明了态度。 韩琦目光明亮,心悦诚服:“当年朝堂上没有几人敢上疏奏报内廷,劝太后还政,是范公屡屡谏言,哪怕奏劄石沉大海,也毫不气馁,而今多少人上疏议政,指责太后不端,范公慰官家孝思,反倒自请出京,真君子也!” “其身正,不令则行,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……”文彦博连连点头,干脆道:“既如此,我也要效仿范公,去河西!” 王尧臣平静地道:“我已上奏。” “好!好!” 文彦博展颜笑道:“不过我们可都是天圣五年的进士,此番若真能同去河东,不正如那好名状元所言,乃是同科朋党?” 韩琦苦笑:“宽夫,你就少说几句吧,公孙明远当了御史后,都不比你这张嘴啦……” 文彦博反问:“你难道不去?” “当然去!” 韩琦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,三人相视而笑:“西北为官,同去同去!” 第四百九十九章 四大宦官死了三个,现在轮到你喽! 垂拱殿。 刘娥端坐在桌案前,将头微微后仰,手中的劄子特意远离,方便看清上面的字。 而身边左右服侍的婆婆,时不时地为她按摩头和肩颈,舒缓疲劳。 即便如此,看了两刻钟后,刘娥依旧觉两眼酸胀,腰部的疼痛也越来越难忍。 但她的眉宇间并未露出丝毫痛苦之色,只是缓缓闭起眼睛,将劄子平摊,好似在沉思着什么。 内侍往来,没有人敢偷偷往上面瞄一眼,其实看了也没什么,那只是太医局禀告的李德明身体状况而已。 李德明、李成嵬这对父子,已经安置在京师宅院,指派了禁军和御医看护,病情初步稳定下来。 根据御医诊断,这位是积劳成疾,再加上近来大悲大怒,才会倒下,如今卧榻调养,说不定反能多活个两三年。 刘娥更是下令,让御医务必要吊住李德明的命,越往后拖越好。 这对于安定河西来说,很有必要。 李德明一日留在京中不死,河西的党项部族哪怕想要打着他的旗号叛乱,都不好办,相反他若是早早病死了,哪怕在被擒之前就已倒下,野心之辈也能造谣他是死于宋人之手,籍此煽动底层的党项人。 花费些药材,派些人照顾,就能消除一个地域隐患,何乐而不为? “唔!” 疼痛稍微缓解后,刘娥睁开眼睛,将太医局的奏劄合起,放在国事的一摞,与另一沓高高垒起的刚好持平。 那些全都是请求廷议赐对,甚至有的言辞激烈,恨不得当面斥责于她。 刘娥对此毫无反应,不仅是表面上情绪没有波动,心中也不愤怒,有的只是嘲弄之意。 她这一辈子,大风大浪见识得多了,很清楚这些官员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 如果现在与之针锋相对,甚至动用执政太后的权柄,将官员贬黜出去,反倒正中了这群人的下怀。 这些官员恰恰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,让官家记住他们,等到太后薨了,官家亲政,就是这些人青云直上的时候。 所以刘娥对于这群人的聒噪理都不理,甚至有意放纵。 让他们上蹿下跳,言辞越激烈,声势越浩大,越显得官家没有孝心,长大了就迫不及待地鼓动群臣,逼宫太后,丝毫不顾念十年的养护之恩! 到时候朝臣互相辩驳,朋党争论四起,渎乱纲常,看史书如此记载,看官家醒悟之后,更加恨谁! 不过在这群“秉公直言”的臣子中,有几位并未在其中,还是令刘娥颇为诧异的。 比如范仲淹。 刘娥一直不喜范仲淹。 去年冬至,官家率百官在会庆殿,为她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