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_第432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432节 (第2/3页)

之前威逼辽国,逼得辽军撤离了兴灵,让他们一举灭掉了西夏,这是好处,那么随之而来的,就是收复燕云的火苗被燃起,却熄不下去的坏处了。

    所幸现在说要彻底开战,还早了些,宋军在励兵秣马,磨刀霍霍,辽军也在努力平定辽东,解决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双方都在憋着一股气,或许会结束近三十年的一段太平时光,再度进入战火之中,决出谁才是天下的真正主宰,亦或者终究投鼠忌器,声势再是浩大,最后还是通过谈判,于盟约上解决分歧。

    在河北吸引天下人目光之际,灵州知州范仲淹风尘仆仆,最后抵达河西。

    “范公!”

    狄进亲自迎出,一看就知道,这位恐怕已经走访过当地部族了,而与其他几位年轻知州不同的是,范仲淹身边没有一群番人幕僚,反倒跟着不少豪侠义士。

    双方见礼后,狄进很快了解到,恰恰是这些豪侠义士,从关中之地一路追随他到西北,之前走访各部,都是他们沟通,与部族豪酋建立了友谊。

    这又是另一种执政的方式了,即便是如文彦博,一开始都要极力争取当地人的支持,才能坐稳知州之位,而范仲淹显然更注重河西与关中之间的汉番交流,或者说他的个人魅力足以支撑这种文化融合。

    同时范仲淹也是唯一带着家人上任的,三十五岁才成婚的他,显然不希望错过子女的家庭教育,长子范纯祐、次子范纯仁,都跟在身边。

    就在狄进接待范仲淹一家人时,席上还听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息。

    枢密副使赵稹,就是那个之前弹劾狄青,抓着不放的太后亲信,即将调任河西宣抚使。

    第五百零四章 大荣复:李元昊居然想用江湖人复国,简直愚不可及!

    “过瀚海了么……咳咳!咳咳咳!”

    赵稹从马车里探出头,刚刚问了一句,又很快缩了回去,发出一连串艰涩的咳嗽声。

    他没有喉疾喘疾,纯粹是水土不服,被这西北的气候闹得,再加上心情糟糕,眉宇间已经带出了几分病容。

    若有的选择,赵稹是不愿意来河西这种苦寒之地的。

    可惜没得选。

    此前针对狄青,堂堂枢密副使,数度上奏,要严惩这个边军小将,最主要的原因是,他确实厌恶这种骄兵悍将,妄开边衅的行径,认为一旦军中人人效仿,五代遗风又将卷土重来。

    次要的原因,则是为了在枢密院内立威,毕竟赵稹之前从无军中任职的经历,以文臣成为总管军事的枢密院长官,免不了要烧几把火,才能树立起应有的威望来。

    结果万万没想到,他堂堂的两府宰执,居然连个小小的右班殿直都没拿下。

    一场灭夏战争下来,众多武将得到火速提拔,狄青正在其列,如今任灵州督监,掌禁军的屯戍、训练、器甲、差使。

    由于灵州的关键地理位置,接下来一旦刘平、任福等统帅调往河北,那狄青在河西边军顿时显得举足轻重起来,以他的年纪和功绩,可谓前途无量。

    反观赵稹震怒之际,感到枢密院内的其他同僚,看待自己的眼神都不太对劲了,再加上如今帝党和太后党争斗得越来越激烈,他之前攀附宫女的谣言被揪出来,受到御史轮番弹劾,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,他很可能成为太后党中,第一位倒下的重臣。

    有鉴于此,太后御笔一挥,让他以枢密副使之尊,任河西宣抚使一职。

    以进为退。

    既稳固了河西局势,确定了灭夏的胜利果实掌握在太后一党的手中,又保全了这位心腹重臣,来日朝堂若有需要,赵稹就能调回,以他的年龄和资序,甚至能直任宰相。

    这当然不会是临行前,太后的亲口勉励,而是赵稹从目前的朝局里分析出来的发展,他庆幸于自己还没有被太后放弃,又忿忿于让自己受挫的,竟是个粗鄙的小小武臣。

    唯一的好消息就是,这個武臣将在自己的管辖之下,以宣抚使的大权,他动一动手指,就能令其万劫不复。

    当然,或许还要再花点精力,压制住另一个人。

    经略安抚都总管司公事,自己这位宣抚使在河西的副手,狄进!

    又是一位年轻到令人嫉恨的后辈!

   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