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434节 (第1/3页)
直到太宗继位后,太平兴国四年亲率大军攻北汉,先败辽援军,继破太原,才是大功告成。 北汉一灭,就攻燕云。 同样的道理。 西夏一灭,可攻辽国。 可也太急了些。 当年宋灭北汉,未及休整战力,太宗即令转兵北向,欲一举夺取幽州,结果惨败于高梁河。 而今宋灭西夏,同样未及休整战力,即调西军北上,与河北禁军合归一处,准备北伐。 岂非犯了类似的错误? 夏竦其实并不愿意如此。 他虽然不喜狄进,却很认同对方的战略眼光,屯兵河北,威逼辽国,是为了争取战略主动。 事实证明,辽人为了保住燕云之地,确实将援助西夏的军队撤了回来,这就证明辽庭怕了,既如此,宋廷完全可以在河北整军备武,不断做出威逼之势。 何况备战本就不止是钱粮,最关键的还是兵员。 夏竦到了河北后,亲自视察各营禁军,只觉得触目惊心,二十多年的太平,使得河北军的疲弊程度,远远超乎想像,别说与西北边军相比,连京营禁军都比不上。 这样的军队,接下来真要与西北边军合兵一处,那根本是拖后腿的作用,想要与辽人的铁骑交锋,必须要整肃军纪,大肆操练。 这个过程,往少了算,也得两三年,才能初见成效。 可朝堂的动作,却越来越快,漕司日夜不停地调集船只,各种粮草辎重北上,这显然是要速战速决的节奏。 只因辽国内乱的消息不断传来,主战派的呼声越来越高,而夏竦的忧虑也越来越深,直到这封信件上的假设,终于让他彻底下定决心。 “去将刘太尉请来!” …… “拜见夏相公!” 刘平很快赴约。 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将满面红光,声如洪钟,依旧是威风凛凛的模样,只是相比起京师时在夏府宴饮时,还放浪形骸地带走美姬,此时威仪中带着自矜,已有了几分宰执重臣的气度。 夏竦同样以平等的关系论交,这位凭借灭夏的功绩,又有着进士的出身,基本预定了下一任枢密使的位置:“士衡,你我之间也不要见外,我此来是有一件要事,与你相商!” 刘平见到左右退下,连侍从婢女都没有,很不符合夏竦一贯的享乐作风,也郑重起来:“请夏公赐教!” 夏竦性情使然,当面得罪人的事情从来不做,将手中的信件递了过去:“赐教不敢当,这是河西来信,士衡不妨一览!” 刘平接过信件,看完后皱起眉头,显然并不赞同:“狄相公所虑,未免有几分夸大,萧孝穆受了重伤,只是军中传出的消息,若是伪装了偷偷南下入燕京,设下圈套,倒还能办到……” “然契丹人在辽东旷日持久,上下疲惫,惨胜应是做不得假的!” “不然的话,难不成这耗时日久的平叛,就是为了引我朝北伐不成,万万没有这般用兵的道理啊!” 夏竦提醒道:“辽东军疲惫,镇守燕云的八万辽军,却是养精蓄锐!” 刘平笑了:“我军可是有二十五万之众,钱粮充足,甲胄齐备,徐徐推进,燕云本就我汉家男儿之地,一旦败了北虏,岂能不迎附王师?此番北伐,优势在我啊!” 夏竦无奈,唯有正色道:“老夫与仕林所见略同,还望士衡慎重!” “哦?” 刘平有些动容。 他并不知道,当年夏竦是准备舍弃他的,甚至有心不让他起复,在刘平眼中,夏竦和狄进一直是举荐信任自己的恩主,如今这两位居然提出相似的见解,都不看好北伐? 刘平早已不是当年在无忧洞内一味冒进,身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