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447节 (第1/3页)
现在京师之中,同样明争暗斗,越来越激烈。 无论是支持太后的,还是支持官家的臣子,都有开始获罪外贬的。 对此狄进有些叹息。 平心而论,刘娥是一位不错的执政太后,历史上除了临死前衮服祭祖,任性了一把,还有隐瞒了仁宗生母的真相,以致于后来诞生了狸猫换太子的民间戏曲外,基本就没有黑点了。 对上承接真宗朝,结束天书乱象,肃清丁谓党羽,对下励精图治,天下晏然,这些是历史上的成就,如今再在她的执政期间,扫灭了边地大患西夏,完成了太宗和真宗都未能做到的事情。 且不说历朝的女性执政者,即便与历朝天子相比,如此功绩都是名列前茅,可为后人反复称颂。 倘若这个时候,刘娥自愿还政给已经成年的官家的话…… 那就完美了! 可惜人性的复杂,往往不可能让人做出最为理智的选择,明明这把年纪了,又无亲生子女,谈不上为家族谋划,但就要争一口气,硬是要斗下去。 “即便按照历史上的寿数,太后还有一年多,若是再撑久些,那就有的较量了……” 狄进想到这里,再度摇了摇头。 对于这场还政,看起来是向官家表决心的机会,但他不会参与其中。 首先,镇守河西,于国有大用,只要守住了这片新收复的疆土,宋辽的军力就将在基础上得到逆转。 强大自我,永远比期待敌人犯错,来得堂堂正正。 其次,在执政风格上,他其实和吕夷简很一致,除了达成关键目的外,其他的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能不出头就不出头。 看看吕夷简和夏竦吧,两位同样极有能力的宰执对比。 夏竦这几年忙碌不休,一会儿上陕西,对夏开战,一会儿屯兵河北,坐镇大名府,哪怕凭借着谋算,愣是死中求活,在北伐失败下喘过一口气,但未来也不容乐观。 而吕夷简就稳坐朝堂,对于官家和太后之间,至今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,反倒努力调和母子间的关系。 事实上,这老谋深算的家伙很清楚,到了这个地步,根本调和不了,可他就是这么做,从不单纯的相帮一方。 狄进起初都有些诧异,他还以为吕夷简会站在年轻的官家一边,但后来稍作深思,才觉得高明。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,太后和皇帝的政权,同样也是母子之争,参与进去,怎么都不会落得好。 别看现在官家急了眼,但以赵祯仁厚的性子,来日等到太后驾崩了,会不会又有另一番感受?现在这个时候替他冲锋陷阵,专门挑太后错处攻击,日后官家想起来,反生恶感怎么办? 所以吕夷简明知不可为而故意为之,才是能真正稳坐相位的执政风格。 狄进则更稳,反正他在河西镇守,又将一众同科和好友带来,京师里面则有方便查案的包拯和公孙策盯着,可谓面面俱到。 将宋辽朝堂的情报看完,他又开始阅览河西十州的民情奏劄。 赵稹已经上书乞骸骨,宣抚司也停下了政务,如今河西路一级的政务,全部移交经略安抚司,下面的州衙也不用担心上面有两个唱反调打擂台的部门了。 一切走上正轨,处理政务自是飞速,狄进很快批阅完手上的劄子,正准备起身,去后院练练武,就见杨文才匆匆入内,面色难看地禀告道:“相公,野利氏那边出了变故,李元昊的亲眷刚刚被人劫走了一位!” 狄进立刻朝外走去,边走边问:“谁被劫走了?” 杨文才跟上,面露愧色:“李宁令被劫走了,相公此前关照,要看紧李元昊的亲眷,但手下还是懈怠了……” “李宁令……最小的宁令哥?” 狄进目光微动:“来者有多少人?” 杨文才道:“来者有近二十人,皆是武力过人的好手,瞧着不像是江湖人,更像是身经百战的契丹勇士,我们的人猝不及防,没有守住……” 狄进眉头扬起:“照这么说来,李元昊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还向新投靠的萧远博求了些精锐好手?这倒是真没想到,他准备将自己的亲眷全部带走么?” 杨文才回答:“应该就是冲着侧室野利氏和两个儿子来的,正妻卫慕氏根本没有理会……” 狄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