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_第44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449节 (第1/3页)

    杨文才恍然:“相公所言极是,萧远博应该恨不得李元昊孑然一身,身边的亲眷都成了契丹人,才好控制,怎么会费尽心思帮他救儿子呢?那之前的人,根本不是李元昊和萧远博派来的?”

    “如果不是那两位,幕后之人就是特意掳走李宁令,刺激其母野利氏,引朝廷追查,再恰到好处地泄露出秘密……”

    狄进说到这里,淡然一笑:“此事先压下,不加以理会,就当从来没有发生过!”

    第五百二十四章 父兄来信

    “再过不久,就是天圣这个年号的第十载了,要改年号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新年号,大有争议啊!”

    狄进负手立于州府后院,遥望东南。

    年号为汉武帝首创,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形式,一般不会频繁修改,或者说每一次修改的背后,必然是遇到了重要的事情,故而改元往往带有很强的政治意图,同时也能让朝野上下看出当时的政局变化。

    历史上仁宗年号的更换,很是频繁,在位四十余年,用了九个年号,分别是天圣、明道、景祐、宝元、康定、庆历、皇祐、至和、嘉祐。

    其中第一个年号“天圣”,正是刘娥临朝称制,执掌国家的阶段。

    隋朝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,就有二圣并立,共享皇权,到了前唐高宗李治,更是与武后二圣临朝,高宗称天皇,武后称天后,以致于后来高宗驾崩,武后拥有足够的政治资本,废了儿子,登临帝位。

    天圣天圣,结合这段历史背景,这個年号就显得意味深长。

    而历史上天圣一共有九年,等到天圣九年后,改元“明道”,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件,据说宋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,年号使用不能超过九年。

    当年宋太宗在开宝九年、太平兴国九年时就改了年号,宋真宗也在大中祥符九年改年号,“国朝百有馀年,年号无过九年者。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,太平兴国九年改为雍熙,大中祥符九年改为天禧”,所以在天圣九年也改了元,变为明道。

    这两个年号其实是异曲同工,“明”为“日月并”,即太后和官家一起执政,天下是官家的,也是太后的,但说到底还是太后在管着。

    可现在,恰逢天圣九年结束,宋朝灭了西夏,哪怕李氏尚未称帝开国,但这个地方割据势力,也是公认的边陲大患,关键是收复了前唐都未能拿回的河西之地,实在是巨大的功绩。

    而且北伐的论断,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。

    刘平军终于是从涿州撤回来了。

    北伐从今年三月起,至十月撤军,历经七个月,正式结束。

    如果单纯地从伤亡人数来看,此次北伐无疑是失败的。

    三路大军,两路统帅任福、葛怀敏战死,而刘平回到雄州不久后也倒下,这一倒就卧床不起,好似精气神全部耗在了涿州的城头。

    而宋军的中层将领同样损失不少,至于士卒的统计,阵亡至少在六万以上的,算上民夫更惨,粗略估计,就有上十万人员的伤亡数。

    历史上神宗朝五路伐夏失败,算上民夫的伤亡,近百万之巨,如今看似没有那么惨,但要知道,历史上同时期三川口、好水川、定川寨三场惨败,几乎都是全军覆没,但三场阵亡的人数加起来,也不过三四万宋军。

    其中损失最严重的是军官层,边军骨干死伤大半,后来狄青、种世衡等新晋将领飞速冒头,也是因为上面空出了太多位置。

    现在将领层没有死伤那么多,但底层士卒阵亡更多,尤其是由西北调去河北的边军,伤亡惨重。

    所幸辽国也不好受。

    任福、葛怀敏两路,萧孝穆战术精妙,步步为营,将之诱入陷阱,以极低的代价大破两路宋军,但刘平这一路,在涿州和辽人硬生生地死磕,这支宋军的杀敌与阵亡,都是在攻防战里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。

    以致于辽军的伤亡粗略估计,也破了三万之数。

    看起来比起宋军少一半还要多,但辽国的人口本就不足宋的十分之一,如今辽国的人口在六百万左右,常规军队也就二十万,看似疆域辽阔,又都是地广人稀,燕云之地巴掌大的一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