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460节 (第2/3页)
公孺道:“父亲能够制止么?” 他很清楚,自己的父亲内心深处也颇为忌惮那位年轻的师父,哪怕父亲已是首相,而师父功绩再高,至少要再等到几年才能入两府。 但权势不仅仅是看庙堂上的官职高低,不然的话,早就成为首相的王曾,也不会在父亲面前越来越有大权旁落的趋势,而两府宰执的频频变动,又能说有几位比得上那位的功绩和影响? “有人信誓旦旦,为国为民,为父难以制止!” 吕夷简确实乐得狄进远在河西,培养未来的班底,他则在中枢,安插吕氏门生,双方井水不犯河水。 可他这位宰相还没有权倾朝野,说一不二,更没有明确地站队太后与官家任意一方,有些事情不好反对。 因为那群朝臣的担忧,也不是没有道理。 河西十州,一大半的知州与狄进有旧,更有同科进士四人,河西十万禁军整编,军事长官就是狄青,哪怕不是狄进同族,关系也一目了然。 这位坐镇河西久了,势必尾大不掉,成为当地实质上的主宰,到时候那里回归的番民,到底是听朝廷的,还是只认他这位经略相公? 为了国朝安定着想,该把人调回来了! 但吕夷简也很清楚,有些老臣确实是抱此担忧,有些人就是满口忧国忧民,实则见到河西安定,战马充足,兵锋强盛,未来在对辽战事上必定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,开始蠢蠢欲动。 只是把那位调回中枢…… 当真以为对方年纪轻轻就能深得上下信重,是好相与的么? “河西你去一趟,拜见一下令师,也转告为父的问候!” 不过既然阻止不了,吕夷简也不妨早作安排,对着自己的亲儿子,也是两方的纽带,给予郑重的承诺:“你师父这样的经略安抚使,回归中枢,当安排何等职务,才能既符合资序年岁,又不亏待有功之臣,为父会好好思量,绝不负宰相之责!” 第五百三十九章 权知开封府 “学生拜见老师!” 看着十二岁的吕公孺神采焕发又不显张扬,文翰中带着几分英武之气,狄进也露出看晚辈的欣慰之色:“不必多礼,你长高了不少啊,这一路上可还顺利?” 吕公孺直起腰来,露出兴奋:“很顺利!如今河西路的官道边,车马脚店,逆旅客舍,各色的商铺日渐繁盛,这些都是河西上下政通人和,治理得当的体现啊!” 狄进颔首:“说得很好!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令尊将你打小就带在身边,见识不凡,如今也能远行来河西了,想去玉门关外见识一番么?” “当然!” 吕公孺精神一振,旋即又挠了挠脑袋,有些为难:“不过学生担心……” “放心吧,你有时间去的,我还没那么快离开河西呢!” 狄进笑了笑:“你来时,令尊有何嘱托?” 吕公孺其实知道,在父亲和这位老师面前,自己只要露一个面,两人就都知道对方的目的。 但他还是认认真真地把话带到,末了将那番承诺一字不差的复述了一遍:“父亲说了,老师这样的经略安抚使,回归中枢,当安排何等职务,才能既符合资序年岁,又不亏待有功之臣,他会好好思量,绝不负宰相之责!” 狄进果然毫不诧异,却也拱手一礼,正色予以回应:“多谢吕相!” 吕公孺传达完话后,放松下来,又有些忿忿不平:“老师,那些向官家和太后谏言,招你回京的朝臣,都是不怀好意!” “都不怀好意倒不至于,确实有忠于国朝,心忧社稷的……” 狄进语气平和,露出考校之色:“至于那些私心作祟之辈,所求为何?” 吕公孺小脸沉下:“学生担心,他们准备借太后的手,对付老师!” 狄进微笑:“虽不中亦不远矣,他们希望让我承担太后的怒火!” 朝堂斗争,站队需要资格,不站队更要资格。 吕夷简能够作势调和太后与官家的母子矛盾,哪怕只是摆出一个姿态,但他实权宰相的地位,也无人敢质疑,两派反倒都要对这位吕相公表示友好,不敢有半分逼迫。 而目前的狄进,还不行。 他可以作壁上观,那是因为留在河西,不在京师,自然毋须卷入这场漩涡之中。 可一旦回到汴梁,身为天圣五年的状元,官家钦点的状元,此后每一步任命都有官家竭力争取,他必然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官家,不可能在两派中游离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