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461节 (第2/3页)
宴请新晋进士了,虽然一般情况下,还是会有一位翰林学士出面主持的。 至于差遣,则是连重臣都要争夺的。 权知开封府、翰林学士、御史中丞、三司使,统称为“四入头”,即宰执的预备役官员。 其中尤其以权知开封府,最受世人瞩目,王畿者,四方之本也,京邑者,又王畿之本也,京师为天下中枢,首善之地,权知开封府是为京师的执政长官,地位之关键可想而知。 所以“右谏议大夫,天章阁直学士,权知开封府”,这次对于狄进的晋升,是全方位的提拔,让不少期待着将他调回京师,派一个半闲职,明升实降的朝臣大失所望。 王拱辰就在其列。 他如今已经娶了薛奎的三女儿,而无论是位列参知政事的薛奎,还是王拱辰自己,都坚决地支持不能放任狄进继续在河西坐大。 当然,薛奎是真的担心,河西这片新近收回的要地,成为了只听信某位官员,而不尊奉国朝的地方。 王拱辰义正言辞的背后,有没有几分嫉恨之心,就很不好说了。 这位天圣八年的状元郎,可谓春风得意,十九岁的科举魁首,又得官家亲自赐名,通判怀州一年不到,就被召回京师,入集贤院,成为馆阁储才。 如今的王拱辰才二十一岁,便已经走到了许多中下层官员,努力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地步,但与那位一比,他就觉得自己才是初入官场的小虾米,被对方远远地甩在后面,连后背都看不到。 再加上之前为帝党发声,他特意去信河西,结果狄进根本不加以理会,双方就结了怨,此次举办集会,正是由王拱辰引起话题,激发了众人的忿忿不平。 可就在大伙儿怒斥两府不公,胡乱晋升,不合规制之际,冷不防一道声音响起: “经略河西,历经两任,招回京师,权知开封府,晋翰林学士,再入两府,正合功勋,不违升迁次序!” “然现在仓促将人召回,有功不能不赏,官位晋升,亦是必然……” “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呢!” 堂内一静。 这番话说的,是狄进原本的升迁过程,在河西经略安抚两任,二十六七岁时回京,经历权知开封府和翰林学士,正好在三十出头的时候入两府,虽然比起得真宗青睐的神童晏殊还要快,但也不是特别夸张,而且符合功绩。 偏偏现在有些人看不惯他在河西执政,急吼吼地将人召回来,召回来后,眼见官位升得太快,又破了防,思之令人发笑! 于是乎,之前还在抱怨两府不公的年轻文士个个又惊又怒,齐刷刷地看向出言者。 王拱辰也看了过去,怒火落在对方的身上时,则转为惊诧,暗道不妙:“不好!怎么是永叔?” 旁人可不管,有人已经喝骂起来:“欧阳永叔,你是哪头的?”“怎的,你这位秘书省校书郎,想为狄相公牵马坠蹬不成?”“嘿,恐怕那位可是不认啊!他可不要天圣五年落榜之辈!” 欧阳修眼睛一瞪,他也从来就不是好脾气的人,斗嘴也就斗不过公孙策而已,真以为是好欺负的,也不一一辩驳,直接扬声道:“冠军侯年十八,为剽姚校尉,率八百骑兵深入大漠,两度功冠全军,封爵冠军侯!” “年二十,升任骠骑将军,指挥两次河西大战,俘匈奴祭天金人,直取祁连山,由此河西四郡立!” “年二十二,率军深入漠北,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,追击匈奴军,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,分祭天地,临翰海而还,是为封狼居胥,名垂千古!” “此战使匈奴远遁,漠南无王庭,战后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,掌军政大权!” 堂内再度安静下来,只有欧阳修的声音回荡。 众人面面相觑,确实相比起这样的封赏,同样年纪的狄进,如今的官阶似乎又黯然失色了,只是有人也忍不住道:“他何德何能,与冠军侯相提并论?” 欧阳修道:“诸位莫不是忘了,党项李氏为他所灭,河西得归,更以河西军北上辽都中京,才有了今日京师的太平,如何不能相提并论!” 原本准备开口的王拱辰都沉默了。 若非狄进安定河西,又让狄青在关键时刻出兵,直指中京,箭射辽宫,一举挫败了辽人的气焰,北伐惨败的后果,让人想都不敢想…… 这份功劳从某种意义上,比起灭夏还要关键,毕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