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_第50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505节 (第3/3页)

恨不已,若不是自己已成废人,根本没有逃脱的可能了,怕是要将我千刀万剐,即便如此,他的想法依旧是‘终有一日’!”

    “可见王从善认为,短时间内那位‘司灵’是没办法奈何我们的,至少要等到十年之后,才能报复,君子报仇十年不晚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对,更像是要到二十年之后,毕竟我们都还年轻,二十年后也依旧屹立于朝堂……”

    包拯听完,却没发表什么意见,只是道:“明远所言,确有可能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你重实证,不重感觉,但有时候查案,尤其是面对这种犯人,就是要靠不可言说的感觉!”

    公孙策嘿了一声:“你想啊,王从善这个‘司命’收徒,和其他‘司命’收徒,是很不一样的!”

    “他那时面容被毁,远走西域,改头换面,同样处于低谷期,权贵之家的子弟,凭什么跟随这么一个失败者,哪怕他将‘组织’的能耐吹嘘得再大,眼前的落魄总无法掩盖!”

    “所以他不能寻找那种开了智的成年郎君,只有选懵懂的孩童,才会被其引领,逐步听信追求长生的妄念,对此深信不疑!”

    “而选择孩童,也有一个方便之处,你还记得仕林参加过的天禧二年神童试么?”

    狄进起初没有将神童试的调查分享,那毕竟涉及狄元靖,后来理清脉络,则予以共享,公孙策此时便联系到了那个上面:“能够参与神童试的,家境都很殷实,其中不乏权贵之家,如果‘司命’当年选择传人,就看中了这个条件,为何不直接从神童试里面挑选合适的目标下手呢?”

    包拯听到这里,终于点了点头:“此言不无道理,如此说来,你准备从神童试查起?”

    “正是!”

    公孙策抚掌笑道:“与其大海捞针,不如从十多年前的神童试名单开始查,看一看里面是不是有幼童无故失踪,后来又回归族中的!”

    包拯眉头微皱:“这个条件未免绝对,查一查可以,但不可先入为主……”

    “那我就再加一个筛选的条件,天圣六年末到天圣七年九月之间,活动于京师之人!”

    伴随声音传入,狄进走入堂内,手里正是赵德文的笔录,并且言简意赅地将宗室那边获得的线索讲明:“能够代表‘组织’,决策大事的,不外乎‘司命’‘司伐’‘司灵’三人,前两者当时是不在汴梁的,剩下‘司灵’的可能性就很大了!”

    三人碰头,整合线索,颔首微笑:“就这么查!”

    第五百九十五章 “都君”传信

    “诸位辛苦了,去歇息吧!”

    “哈!唔!包详议也别累着了,我等告退!”

    外面打更的声音遥遥传至,包拯对着一众同僚书吏拱手行礼,目送他们离开后,熄灭了屋内多余的几盏烛灯。

    回到了自己的案桌前,他那张于夜间自动隐身的面容上,透出一抹疲惫,按了按眉心,却继续埋首于灯下,翻看厚厚的案卷。

    有了筛选条件,开封府衙、审刑院乃至御史台都全力以赴,从京畿和各州县报选的失踪孩童案件里进行排查。

    审刑院职责类比于大理寺,权力却比大理寺和刑部还要高,几乎拥有调阅任何案卷的资格,并且可以上达天听,直接奏请天子决断。

    当然这样的机构,就需要一位有断案本领的官员,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,包拯自从入职审刑院后,便复查各类案件,从中挑出了多宗流程不合规制,调查前后矛盾的案子。

    派回重审后,竟然有一大半都是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,再由审刑院牵头平冤昭雪,不仅有了功绩,更是大大地露脸,增加了衙司威信,自然得到院内上下的一致认可。

    所以由包拯出面请求,大家是很乐意帮忙的,一摞摞堆积了许久的案宗都被翻出,掸去尘土,在烛火下展开细看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