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513节 (第2/3页)
盘踞,壮大至十万众的青帮!” “对外自不必说,正是越来越强盛的我朝!” 程琳目露思索,一针见血:“马帮……青帮……辽国内居然还有这等江湖结社,他们的首脑与辽庭官员有联络么?” “何止是联络!” 狄进道:“马帮首领欧阳春,青帮首领李元昊,此前担任护卫太后的详稳。” 程琳眉头扬起:“如此说来,辽国太后薨逝,这两人若不处死,那便是投靠了新君?” 狄进颔首:“正是!” 他十分怀疑,太后太妃同归于尽,是李元昊和欧阳春在其中有所推动,如果真是如此,这两个人如今肯定投靠辽帝了,而年轻的辽帝就算知道他们背后的帮派,是国家身上的毒瘤,这个时候也得捏着鼻子认下。 就像是都清楚太监作恶多端,但一代代天子都喜欢用宦官作为皇权的延续,相比起萧孝穆篡权,李元昊和欧阳春成事的机会更小,这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! “好!当真如此,那是大好的机会!” 程琳心里有了底:“对内战事,辽帝不会同意,也不会愿意看到萧孝穆得胜!” 狄进道:“对外就更不必说了,辽国之所以内乱,根源还在于此前与我朝的对抗上,没有占到半点便宜,如今得不到每年的岁币,反被索要,契丹贵族却又丧失了当年的锐气,倘若萧孝穆领兵取胜,那辽主日后只能仰仗着这位舅舅的鼻息而存了!” “是啊……” 程琳颔首表示赞同,目光一闪,干脆又问道:“倘若我朝与辽再起兵锋,胜算几何?” 狄进淡淡地道:“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” 程琳了然,就是很难赢呗! 事实确实如此。 或许河西收复后,宋朝未来可期,可就现阶段而言,宋辽的军事力量依旧没有什么差距,属于谁犯蠢谁就输的情况。 对上萧孝穆这种身经百战的将帅,别说狄青还不是完全体,就算是历史上平定侬智高后的那位,他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把握能战而胜之。 但程琳并不丧气,反倒颇得安慰。 他还担心这位近来一直对辽强硬的年轻重臣,视内乱的辽国为土鸡瓦狗,那样此行就难了! 现在对方清晰地分析出敌我优劣,顿时让他平增了不少信心。 有了这样坚定的后盾,在辽国他也敢挺直腰杆,大胆行事! 狄进北上大名府,同样出于这样的考虑。 当年他出使辽国,雄州知州葛怀敏接待,说得比唱的都好听,要成为坚实的后盾,结果什么作用都没有派上,都是他一个人带领使节团在辽国闯荡。 程琳的能力没问题,手段的话,敢献《武后临朝图》,无论是政治投机,还是大胆试探,都不是一个迂腐文人能够干得出的,王曾确实有眼光,选了这么一位使臣北上。 既然两府的决断无错,狄进当然也希望此番能够成事,一路上耐心地教程琳契丹语,同时将所熟悉的契丹贵族统统告知。 比如宋朝的老朋友萧惠,比如曾经的太后亲信萧匹敌,比如当年追《苏无名传》的那些贵族书友们。 等大名府遥遥在望,程琳对于辽国的了解,也已今非昔比,而第一个迎接两人的,是从雄州赶来的刘知谦。 刘知谦自从卸任机宜司提举后,便在雄州任职,他的资序是不够担任知州的,但立功极多,再加上于河北军中颇有人脉,仕途顺畅,如今已是正七品的东染院使。 历史上名将种世衡干了一辈子,末了也就是这个官职,民间称其为种老太尉,实则是尊称,离真正的太尉之衔差得远了,所以种世衡死后,其子种古上书诉说父亲的功劳,希望得到追封,实在是这位在西北镇守了一生的父亲,本官确实不高。 此时刘知谦年近四十,便是东染院使,太尉是不指望了,但好好走下去,一个高阶将领的横班之位,基本跑不了的,同样是武臣里的前程似锦。 即便如此,他也没有忘记初衷,此时亲至大名府外迎接,更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