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565节 (第3/3页)
衣社是京师仅存的江湖结社,但恰恰是这帮人得府衙认可,疏通淤泥,确保水道通畅,反倒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……” 得到认可,狄知远精神一振,赶忙问道:“无忧洞地形复杂,四通八达,可有舆图,协助抓捕?” “地下水道的舆图,要追溯到二十年前,只能参考一二。” 潘承炬没有隐瞒,苦笑道:“污衣社耳目众多,如果他们的会首姜九真是从辽国来的细作,那想要抓捕此人……很难!” 最初乞儿帮盘踞在无忧洞里面的时期,京师百姓痛恨不已,开封府衙也放在心上,直到乞儿帮被彻底剿灭,其后的几年,还时不时派遣禁军去清理一番,不让亡命徒聚集其中,再成了气候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不可避免地淡忘了当年京师孩童被掳掠的恐惧,官府也懈怠下去,不再防范于未然。 等到现在,污衣社全盘接过了繁华京都最污秽的区域,官府予以方便,下面就更是这群江湖子的地盘了。 “终成祸患啊!” 潘承炬感慨完毕,眼神变得凌厉:“查明此事,一旦确定,当犁庭扫穴,除恶务尽!” 迎着这股肃杀之气,狄知远抿了抿嘴,却作揖一礼:“学生有一建言,能否不要对污衣社……赶尽杀绝?” 潘承炬顿时皱起眉头:“污衣社既与辽贼勾结,岂能手下容情?” “潘判官容禀!” 狄知远道:“正如当年乞儿帮的普通成员,也不知他们的头领是契丹人宝神奴,现在的污衣社员足有近千之数,这些里面绝大部分都是不知情的无辜者!” “乞儿帮被灭,是因为他们即便不与辽人勾结,依旧是作恶多端,罪大恶极,然污衣社的成员平日里却没有为恶,反倒为京师不再受水患所困,立下功劳,现因为数不多的谍细,置全社覆灭,未免波及过甚……” “官府想要剿灭他们,自然能够办到,但且不说无辜者死伤之际,真正的贼子可以趁着混乱,逃之夭夭,事后如何解决排水困境,依旧是难题!” 潘承炬听完,眉头稍稍舒展:“你这孩子一贯有见地,这番话说得不错,只是此处又没外人,这般疏远作甚?” 狄知远本就是自来熟,闻言露出笑容:“爹爹说过,工作的时候称职务,此处虽无外人,但小侄还是不敢称潘叔的,谈的是正事嘛!” 潘承炬哼了一声:“老实说,刚刚所言,是否令尊所授?” “算是吧……” 狄知远挠了挠头:“爹爹告诫过我,但凡牵扯的人员一多,都要多思多想,不要为求一时快意,不留后路,往往给别人留一条路,也是给自己多一种选择。我此番就想到了,那些协助我们抓捕叶娘子的污衣社人员,他们显然什么都不知情,却要遭受这等无妄之灾,实在可惜……” “狄相公教子有方啊!” 潘承炬由衷地道:“你小小年纪,就能有这番胸襟,将来亦是相公之才!好!我应你!” 狄知远大喜,再度一躬身:“多谢潘叔!” 实际上在闲话的关头,潘承炬一直在权衡利弊。 侠以武犯禁,庙堂官员对于江湖子的印象一直不好,他方才是真的对污衣社起了杀心。 倘若大府吕公绰在,那更是火急火燎,保证囔囔着,要将这群人连根拔起。 唯独一个半大少年提出,不该赶尽杀绝。 仁心善念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则是不得不考虑,这个江湖结社,已然成了气候。 真要犁庭扫穴,为求自保,污衣社上下势必要拼死反抗。 毕竟束手就擒的话,面临通辽的嫌疑,谁知道朝廷会怎么处置他们? 正如庙堂对于江湖的提防,江湖人对庙堂同样很不信任,哪怕近些年吏治清明,彼此间的冲突少了许多,但由此产生的限制也越来越强。 不然长风镖局的总舵不至于搬去洛阳,京师也不会让其他江湖结社避之不及,正是因为自由散漫惯了的江湖人,不愿意接受真正的管辖,又担心与强盛的朝堂起冲突受打击,那最好的办法,自然是避开皇城脚下,到地方上发展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