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二百五十章 秦军修渠(一) (第2/2页)
计为欺骗性的工程。 等秦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,只能得到一副没有成功希望的烂尾楼,岂不是更能完成韩王交代的疲秦任务。 “郑国先生主持修建的郑国渠,泽被关中,利于黔首,即便百年之后,关中大地,仍然会传扬郑国先生的恩德。” 蒙恬下得马来,缰绳扔到蒙虎手里,与郑国并肩而行。 “郑国先生的心里面,也不要有太多的顾虑。俗话说,长痛不如短懂,要想结束这纷乱的战国,必须以迅雷之势扫荡六合。我辈之人多牺牲一些,后来人就可以享受和平了。” 天下战乱这么多年,七国之间,战争不休。只要天下一日没能统一,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就得继续征战下去。 到了二十一世纪,国际法上废弃战争行为后,国际间争端仍然不断。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,各国之间形成了一些交往的法则,不过,指望七大战国从此和平共处,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。 蒙恬真心盼望,秦国扫灭六合后,从此赢得一个比较漫长的统一时期。 “将军说的道理,我心里岂能不懂。” 郑国苦笑着说:“虽说长痛不如短痛,可眼睁睁的看着洪水之下,大梁城从此成为一片澡泽泥滩之地,终究有些于心不忍。” “有些事,即便于心不忍,仍然得去做。” 蒙恬突然顿住脚步,望着正在开挖沟渠的秦军士兵。那黑色的铠甲下,同样流动着鲜红的血液。 “水攻大梁,无论对于大梁城内的黔首,还是对于秦军士兵而言,其实死的人会少很多。” 蒙恬指着高大的大量城墙,引导郑国的目光,落在了大梁城头。 “秦军攻打大梁,以大梁如今的防务,至少杀士三分之一,才有可能攻克大梁。” 说到这里,蒙恬回过头来,指着近处的秦军士兵,郑重的看着郑国。 “若秦军付出巨大的伤亡后,才攻克大梁,郑国先生,你说幸存的秦军士兵,会存着怎样的心理?” “坑···杀···” 郑国心里一惊,口里断断续续的吐出这两个字。 “不错,巨大的伤亡,会扭曲一支军队的心理。” 蒙恬带兵之后,除非万不得已,一直避免以巨大伤亡去攻打坚城,为的就是避免士兵情绪的失控。 “长平之战后,武安君坑杀赵军降卒二十余万,一方面是为了消灭赵军的有生力量,而另一方面——” 蒙恬有意的顿了一下,然后缓缓开口说道:“长平一战,秦军同样伤亡惨重,幸存的秦军士兵,需要发泄心里面的怨气,而几十万士卒的怨气,就连武安君也不能弹压下去。” 冷兵器时代,主将攻打坚城不顺的时候,往往会承诺士兵,攻克城池之后,允许屠城。 项羽、刘季率领的所谓义军,都有屠城的经历。蒙恬不敢保证,付出巨大伤亡的秦军,不会自发做出同样的行为。 郑国怔怔的呆在原地,他没有想到,士兵们发泄起来,会有这样的可怕。 蒙恬走上前,伸手拍着郑国有些瘦弱的肩膀,安慰这位有些失魂落魄的水利工程师。 “大梁城没有了,未尝没有重建的可能。可是,人若是没有了,可就不能以一具白骨重塑肉身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