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15章 名号  (第1/2页)
    时光荏苒,等到九月初。    一艘足有三层的高大楼船缓缓地行驶在梓河上。    此为九黎船,是李子木从内帑里掏钱购买的。    内帑也被称为皇帑,是指皇帝、皇室的私财、私产。    随着九黎城货币政策的推行,各项制度也开始进一步完善。    细分下来,总共分为三项,既皇产、官产和私产。    皇产只是民间的戏称,特指那些被李子木“霸占”的产业。    主要包含了货币铸造工坊、医学院、装备学院、船舶学院、百草园以及整整一万亩的“皇田”,当初用内帑购买,实际上就是走个账,相当于左右手来回倒腾。    而官产则是以各种生活、生产类的打造工坊为主,比如纺织机、琉璃灯、浣洗机、七轮扇、瓷器、漆器等等。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整整一千平方公里的官田。    至于最后的私产,那就更加五花八门了。    小到吃的粮食,大到房子、土地,应有尽有。    在这种情况底下,李子木也在一个月前,颁布了物权法。    物权法明确了私有财产的神圣性,任何人不得无故剥夺。    此法的建立,也从一定意义上增强了民众的归属感。    纵观整个蜀地,可以如此保障现代人私产的,仅此一家。    再加上九黎城不忌言论,允许你讨论政事,只要你不作死故意辱骂,犯了大不敬,一般也不会治罪。    就算是直呼大名,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,这与古代动不动就避其名讳可要宽松太多了。    当然,这也与他的身份有关。    如今的李子木虽然统一了两县之地,治下之民也超过了二百六十万,但还没有正式地定下名号。    这几日,包括贾诩、段韶在内的众人已经多次提醒。    就算是刘卫华,也隐约地提了两句。    当今这个世界,没有所谓的正统,大多是以实力为尊。    这段时间以来,已有数十个势力公开定了名号,最高的也仅仅是国公,至于称王称帝,还没有人这么着急。    比如朱元璋,在正式统一了江南省之后,便自称吴国公。    北湖省的刘秀,则是占据了半省之地,刘表几乎没有抵抗,便直接降了,唯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还在抵挡着。    即便实力很强,刘秀也仅仅是领了个南阳郡公,比朱元璋要低了一个等级。    这还是周边实力较强的势力,如果把目光放在蜀地,品阶就更小了。    自号将军的一大堆,比如刘备的征西将军,孙坚的定远将军等等。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